天气预报15天查询> 佛学> 道教文化有什么作用跟意蕴?

道教文化有什么作用跟意蕴?

更新时间: 2024-04-27 14:24:40     

道教文化有什么作用跟意蕴?

道教文化在中国发展了近千年,道教文化有自己特有的文化,也一直是中国人民的信仰,道教文化及其高雅,它是通俗的民间信仰,也是民间群众的生活组成部分。那么,道教文化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和意蕴呢?下面的道教文化为你解答,一起来看看吧。

道教有重人贵生的传统,富有“文化养生”的品格,这也是“道教文化”的在养生文化中的深刻意蕴。关于“本体养生”。“本体”自然是哲学探讨万有存在基础的基本范畴,在道门哲学中,本体是指道体,即以道为本体。自在、整全、完美的“道”成为道门一切活动的思想导向,合乎“道”原则标准的言行举止都能得到理想的结果,实现“求以得,有罪以免”的身心安顿和天下大治。因此道门就提出了“道在养生”的观念,就是修道以养生。具体说来,就是知道、明道、修道、证道、得道的一系列过程及其结果,也可归结为“生道合一”的理念。“道”的精髓何以在“养生”呢?这是因为“道”体具有“生”的特性。《老子》曰: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”

人不过是万物中有灵者,自然也为道所生。《云笈七签·元气论》深入剖析了道与人身的关系:“道生阴阳,阴阳生天地,天地生父母,父母生我身。”既然“道”是“我”生的决定者,“我”之“生”(生命、生活、生存、生长等)必然守此道。只有保有了“道”,“我”之“生”才有了持续不断的生命活力。正是在这个意义上,《坐忘论》说:“夫人所贵者,生也。生之所贵者,道也。故养生者慎勿失道,为道者慎勿失生,使道与生相守,生与道相保,二者不相离,然后乃长久。言长久者,得道之质也。

道从本质、本性上说是“周行不殆”地“长久”存在,永不停息。在道门看来,人的存在以及社会的存在只有得到“道”,才能得以像“道”那样永恒地存在下去。《老子》第七章说:“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长生”,从而奠定了“道法自然”的养生根本原则。在道门看来,得道则生,失道则亡,概莫能外。《太上老君内观经》曰:“形所以生者,由得其道也。形所以死者,由失其道也。人能存生守道,则长存不亡也。”只有“道”在我身,则我不亡,可得长生。恰恰因为世人难以知道、信道、行道、得道、守道,所以多未能长存。

于是《内观经》还说:“知道易,信道难。信道易,行道难。行道易,得道难。得道易,守道难。守道不失,身常存也。”可见,“道”对于“养生”起着决定性的作用。世人不能养生者,并非“道”远人,而是人自远于“道”。《养性延命录》引《妙真经》曰:“人常失道,非道失人。人常去生,非生去人。故养生者归结一句话,所谓本体(道体)养生,那就是主体对本体的认知与体悟,进而将这种认知与体悟导向对思想、行为的自我调适,最终达到养生的一种文化养生形态。慎勿失道,为道者慎勿失生,使道与生相守,生与道相保”,这正是“道在养生”的深刻意蕴所在。

道教文化详解:净明道的创建者是谁

不管是任何一件事情,都会有一个领头羊,也称作为创建者,例如道教文化中的敬明道,肯定也是有人去做领头羊去做创建者,然后一代代的传承下去,并将之发扬光大。但是你知道敬明道是谁创建的吗。那么小编就要出现来告诉你了。

净明道,为道教正一道教派,亦称净明忠孝道,始见于南宋绍兴年间。据道教传说,当时西山(在今江西南昌)玉隆万寿宫道士何真公祈请许逊降临解救战乱,因得许授“飞仙度人经净明忠孝大法”等,“净明大法”遂行于世。元初道士刘玉清整教法教理,正式采用“净明”为教派名称。主要经籍为《净明忠孝全书》,收于《正统道藏》太平部。道教教派之一。

道教四大天师之一许天师许逊为祖师。江西净明道,以忠孝神仙、强调世俗伦理为其主要特色,学界多以为净明派乃是受理学影响而产生的一个道派。净明派历史上有三个比较兴盛的时期,一个是唐朝初年胡慧超真人和万振天师的扶教,一个是宋朝何真公广度弟子,还有就是元朝刘玉真祖师的振兴,而各个时期都有其不同之特点,但是其以忠孝济度为主的精神是不变的

仙家之最正者

净明道奉许逊为教祖。《太上灵宝净明法序》谓许逊“以孝弟为之准式,修炼为之方术”。隋代起,即有对其加以崇奉者。北宋徽宗赐号为神功妙济真君。靖康之变后,战乱频仍,“忠孝”更受推崇。净明道顺应时势,继承道家关于“道”的学说和“涤除玄览”的理论,吸收儒家的伦理观念和道家的“仙道贵生、无量度人”之说,主张融合儒道,认为“以本心净明为要,而制行必以忠孝为贵”,才能合乎“中黄八极天心”,达于“无上清虚之境”。其道术侧重于守一修仙度人。元以后归入正一道。由于净明道强调忠孝,调和儒道,该派在元明时期的士大夫中颇有影响,被誉为仙家之“最正者。”

西山许宅立游帷祠

许逊死后,其后代在西山许宅立游帷祠,后改为观,继续传道。隋炀帝时,“焚修中辍,观亦寻废”。至唐永淳(682~683)年间,道士胡惠超重建。北宋历代皇帝皆尊崇西山道教。大中祥符三年(1010),将西山游帷观升格为玉隆宫,政和二年(1112)诰封许逊为“神功妙济真君”,吴猛等十一人为“真人”,加赠玉隆宫为玉隆万寿宫。宋王朝敕令:禁名山樵采,免除玉隆宫租赋徭役。黄庭坚等二十六位文官相继担任玉隆万寿宫提点、提举、管局、主管等职。

何真公

南宋初,由于民族矛盾尖锐,兵连祸结,生灵涂炭。玉隆万寿宫道士何真公根据客观形势,宣称绍兴元年(1131)八月十五日,许真君“自天而下”,降临玉隆宫“降授《飞仙度人经》《净明忠孝大法》,建翼真坛,传度弟子五百余人,消禳厄会,民赖以安”。何真公假托许逊降授经典,建立了五百人的庞大教团,实为这一道派的形成之始。但何真公一系的净明道传承未久,似即湮没无闻。

刘玉创教

至宋末元初,西山道士刘玉又重新进行创教活。据《西山隐士玉真刘先生传》载:元世祖至元二十年(1283),刘玉二十五岁,自称遇西山道士胡惠超,胡告知“净明大教将兴,当出八百弟子,汝为之师”,刘玉遂在孝行里立腾胜道院,以善道劝化,自至元二十年(1283)至大德元年(1297)的十四年间,自称先后得许逊降授《玉真灵宝坛记》《中黄大道》《八极真诠》;郭璞降授《玉真立坛疏》;胡惠超降授道法和三五飞步正一斩邪之旨,另行开创净明道。

刘玉开创的净明道以许逊为第一代祖师(旌阳公一传),刘玉为第二代传人(旌阳公二传)。元至大三年(1310),刘玉去世,传法于黄元吉,为旌阳公三传。黄元吉于西山造玉真、隐真、洞真三坛以授弟子,并在至治三年(1323)挟其学游于京师,“公卿士大夫多礼问之,莫不叹异”。其后有旌阳公四传徐异、五传赵宜真、六传刘渊然等。

净明道法统

《逍遥山万寿宫志》卷五《净明嗣教四先生传》有黄元吉、徐异、赵宜真、刘渊然四人的传记。刘渊然以下的传承系谱不明。《净明忠孝全书正讹》附载了许迈、许穆、吕洞宾、白玉蟾、傅大师、朱真人、张真人等七人的传记,前四人显非净明道人物。傅大师为宋代豫章人,其名不详,为铁柱宫道士,小有名气,曾得朱熹赠诗。朱真人是明太祖第十五子朱权,因对封藩不满,转而学习净明道法,后被明成祖封为涵虚真人。

张真人,《古今图书集成》卷二百五十九称张逍遥,河南杞县人,慕净明之旨,入南昌西山修道,死于顺治十八年(1661)。据《逍遥山万寿宫志》卷十三《人物志》载:明末清初之际,全真道龙门派邱处机的第八代嗣法弟子徐守诚于顺治九年(1652)入南昌西山研修净明忠孝道,感叹玉隆万寿宫的荒废,曾致力于宫观的修复。康熙三十一年(1692)徐守诚死后,净明道的法统就由其弟子谭太智、张太玄、熊太岸继续维持。以后,净明道的历史已难查考。

道教文化

说到道教神明,大家第一反应就会想到道教的三清道祖,但三清之下还有四御,据说他们是辅佐玉皇的四位尊神,那你知道他们分别是谁吗?他们在道教神明中又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?那么本期的道教文化,为你解析。

在道教最尊的三清神明之下,还有“四御”。“御”是对皇帝的敬称,也有治事之意。四御是居于三清之下,位于万神之上,主宰天地万物的四位天神。

四御就是辅佐三清的天神,过去叫六御,为了符台道经四辅(太清、太平、太玄、正一)的分类,去掉了“玉皇大帝”和“青华大帝”,成今日之“四御”。他们的全称是分别是北极紫微大帝、南极长生大帝、勾陈上宫天皇大帝、承天效法土皇地祇。

道法会元》称“三清”、“四御”为“七宝”,认为三清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,四御是统率天地的万神者。在比较著名的道教宫观中,主要大殿除三清殿、玉皇阁外,一般还建有专门供奉四御的四御殿,四御神像头戴冕旒,身着朝服,雍窖华贵,为人间帝王形象。三清、四御作为道教尊神群体,常被合称。

中天紫微北极大帝:协助玉皇执掌天经地纬、日、月、星、辰、四时气候。

南极长生大帝:协助玉皇执掌人间灾障祸福。

勾陈上宫天皇大帝:协助玉皇执掌南北极与天、地、人三才,并主宰人间兵革之事。

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:协助玉皇执掌阴阳生育,万物生长,与大地河山之秀。

此外,四御又有另一不同解释,称之为“四极大帝”,北方曰北极紫微大帝总御万星,南方曰南极长生大帝总御万灵,西方曰太极天皇大帝总御万神,东方曰东极青华大帝总御万类。

四御的出现,大概不早于宋。《修真十书》卷七《丹诀歌》曰:“九九道至成真日,三清四御朝天节。”《道藏辑要》柳守元《三坛圆满天仙大戒略说》:“赖我三清道祖,玉帝至尊,五老四御,九极十华以及古圣高真递传妙道。”

从这两条资料对于四御的不同排列,可看到“四御”内涵确有两种解释,《丹诀歌》将三清与四御相连,此四御即为以玉皇大帝为首的四位天帝;柳守元将五老君与四御相连,则四御即为四极大帝。不过前说更为普遍,为道教塑造神像和斋醮中普遍采用。

道教文化详解:道家三宝是什么

道教源于中国,道教是影响中国是最长时间的。

都知道佛教有三宝,分别是“佛宝”“法宝”“僧宝”。那么你们知道道教其实也有三宝,是哪三宝呢?本期的道教文化就带你了解道教的三宝。

道教原以元始天王所化玉清天宝君,上清灵宝君,太清神宝君,为道教三宝,尊为最高之神。然因道教以学道、修道、行道为本,故又有以学道、修道、行道的三要旨,尊为三宝者。

学道者以玉清元始天尊为道宝尊,上清灵宝天尊为经宝尊,太清道德天尊为师宝尊,作为皈依奉道之“道、经、师”三宝。

修道者以人身之“精、气、神”为修养性命,是为出世工夫的人之三宝。

行道者以“慈、俭、让”为立身行道,作入世工夫的三宝。

道教皈依三宝是指道宝、经宝、师宝。道教皈依三宝,心里就会对生老病死,人生的诸多痛苦去求得解决办法,追求清静无为的境界,修炼自己,使自己获得心灵的宁静。

在道家最着名的《道德经》中曾有;我有三宝,一曰慈,二曰俭,三曰不敢为天下先。此三宝一向被道家修真者视为修心养性的不易法则。

另有人身三宝精、气、神之说也普遍存在于道家丹经典籍之中。

指道、经、师。《道教义枢》卷一:“一者道宝,二者太上经宝,三者大法师宝。”《脉望》卷二:“教有道、经、师宝。道宝,太上三尊也;经宝,三洞四辅真经也;师宝,十方得道众圣。”道教主张,“道”为三教之宗,万有之祖;“经”为度世津梁,“师”为人天眼目,故学道者当敬之,并以之作为皈依道法之三宝。

道教文化解说:灵宝天尊是通天教主吗

灵宝天尊,道教三清的第二位。看过《封神演义》的你会知道,在剧情中,出现了三清中的太上老君、元始天尊两位尊神,但没有灵宝天尊,而是出现了通天教主,那么,灵宝天尊会是通天教主吗?相信有很多人会那样认为。具体如何,请看下文。

灵宝天尊不是通天教主,通天教主是明代所著神魔小说《封神演义》和网络洪荒流小说中的截教教主,不是正统道教中的人物。

《封神演义》出现了太上老君、元始天尊、通天教主。对道教有了解的人不难发现,太上老君、元始天尊两位尊神是道教三清中的,但是通天教主在道教中也没有相关的说法,但是因为没有提及灵宝天尊,因此很多人便以为通天教主就是灵宝天尊。而实际上通天教主是小说虚构人物,和灵宝天尊并无关系。

灵宝天尊简介:

灵宝天尊名经宝,居三清的第二位,又称上清大帝或灵宝道君,由元始天王的赤太无元玄黄之气化生,手捧玉如意。由太元圣母体内降生以后,暂住在三十五天之上的禹余天上清真境内的蕊珠阙七映紫霞房中。日夜吸纳玉晨精气、庆云紫烟,凝神集气,幻化成型,然后转世托胎于西方绿那玉国,寄胎于洪氏,育形为人的肉体。其母怀胎三千七百年,方才将他诞生于西那天郁察山浮罗峰下。到年长之后,开始参悟道真,一心追求至道。他坐在七宝笃林下,苦思百日,而后遇到元始天尊降临,授予他灵宝大乘之法妙经十部,灵宝天尊遂修成得道。

一般庙宇中居左,齐梁高道陶弘景编写的《真灵位业图》列其在第二神阶之中位,仅次于第一神阶中位之元始天尊。唐代时曾称为太上大道君,宋代起才称为灵宝天尊或灵宝君。

通天教主简介:

通天教主是明代所著神魔小说《封神演义》和网络洪荒流小说中的截教教主。许仲琳所作《封神演义》小说体系内东西方五位至圣教主之一(不包括至高的鸿钧老祖),天道不毁,圣人不灭。年约二十岁的阳刚英俊之相的青年。

在小说中为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的师弟。鸿钧老祖的小弟子,最受师父鸿钧道祖宠爱。将分宝岩上大部分上等灵宝都给了他。掌鸿钧亲赐诛仙剑阵,为天道第一杀阵。玄妙诡变、杀机无限、凶险万重、煞气究极无比,非四位圣人联手不破。御拥金霞冠光芒无比,十余丈远近观之不明(赐多宝道人又转赐火灵圣母)。手握二十四颗定海珠攒成一串散发五色毫光、眩敌灵识五感、威力巨大犹如四海之力(赐赵公明之后又被燃灯道人所得)。持有混元金斗内藏天地按叁才,包藏天地玄妙(赐三霄娘娘之后被老子带上玉虚宫,封神过后,又还予三霄娘娘)。道场位于东海蓬莱岛紫芝崖碧游宫。

关键词: 道教文化 什么 作用 意蕴

如有意见、反馈、侵权或投诉等情况,请联系:

电话:
邮箱:

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!

版权所有 Copyright ? 2009-2020 15tqi.com

闽ICP备18026954号-5